藝術品拍賣市場永遠不會缺少話題。某人作品拍出天價讓人咋舌,某作品成交后被鑒定為贗品令圍觀者起哄,某畫家為上位雇托高價拍回自己作品被輿論吐槽……正所謂你方唱罷我登場。2012北京藝術品春季拍賣會剛剛舉槌,十幾家拍賣公司便使出渾身解數,為自己的拍品扯旗造勢,爭奪投資者。而隨著“ 2011胡潤藝術榜榜單”的出爐,又讓本不平靜的拍賣市場更加激情澎湃。榜單言之鑿鑿,國畫拍賣行情一路看漲,油畫市場再現低迷。作為兩種不同風格的繪畫藝術,以拍賣市場價格來衡量藝術品的價值,本身就是件極其荒謬的事情,但是很多機構和幕后推手卻樂此不疲。
“胡潤藝術榜”只是數字游戲無關藝術水準
在“2011胡潤藝術榜榜單”排名中,中國水墨畫的拍賣行情第一次超過了油畫,范曾和崔如琢以超出3億元的拍賣總價格占居榜單前兩位,而2010年排名榜首的油畫大家趙無極無奈屈尊當了“探花”。榜單出爐,新一輪的爭執便開始了。到底是收藏和投資油畫還是國畫,成了爭執的焦點!昂鷿櫵囆g榜”的始作者,英國人胡潤告訴記者,榜單的數據來自于2011年各拍賣公司的統計結果,無關榜單中各名家的藝術水平。
據“2011胡潤藝術榜榜單”統計,73歲的國畫藝術家范曾以近3.9億元的總成交額首次登上“胡潤藝術榜”榜首,這也是第一次由國畫藝術家領銜該榜單。其作品2010年公開拍賣總成交額比上年增長163%,其中3件作品成交價格超過千萬元,包括由中國嘉德拍出的1988年作《竹林七賢圖橫幅》(1568萬元)、由北京九歌拍出的1982年作《載歌行鏡心》(1568萬元)和2002年作《日出東南隅鏡心》(1344萬元)。去年排名十五的67歲國畫藝術家崔如琢則首次進入前三,排名第二。其作品總成交額達3.5億元,比上年增長1119%,是2010年公開拍賣市場上總成交額漲幅最大的上榜藝術家。其2008年作《山水(十二幅)鏡心》以5500萬元高價成為2010年度中國在世藝術家最貴的拍品。90歲的趙無極排名雖然被上述兩位國畫藝術家擠至第三,但仍居該榜單油畫藝術家首位,以3.4億元的總成交額排名第三,依然是《胡潤藝術榜》的“油畫之王”榜單顯示,此次共有22位國畫藝術家上榜,與《2008胡潤藝術榜》(胡潤研究院首度發榜)相比增加了12位。其中何家英、劉文西、黃永玉、石齊、王子武、王西京、白雪石、陳佩秋于范曾、崔如琢之后順列該榜單前10名國畫藝術家第三至十位。而榜單排名前10的油畫藝術家除趙無極之外,依次為曾梵志、劉小東、王沂東、張曉剛、劉野、周春芽、方力鈞、朱德群、艾軒。雖然從人數上看,上榜國畫藝術家比油畫藝術家少三位,但國畫總成交額首次超過油畫。上榜國畫藝術家的總成交額比油畫藝術家多2,597萬元,約占據整個榜單總成交額的一半。胡潤百富創始人兼首席調研員胡潤表示:“國畫市場大幅度上揚,油畫市場也回到了2008年高峰,中國收藏家對藝術品的了解前進了一大步!
北京嘉寶拍賣公司總經理喬東方說,片面去探討油畫和國畫在拍賣市場誰勝誰負有些難以把握。雖然同屬繪畫,但也是兩種區別明顯的藝術。尺幅相同的作品,油畫有可能要畫十天半月,而國畫幾個小時甚至十幾分鐘就有可能完成。十天半月完成的作品不一定價格高,而十幾分鐘完成的作品水平也許并不低。說到底,最終進入拍賣市場除了拼作者的名氣,還有就是作品的水平。好的作品經得住時間考驗。梵高一輩子只賣出一幅畫,到今天,每一幅梵高作品都是價值連城。所以,最后的贏家,一定是那些高水平的作品,能夠流芳百世的作品。
國畫受眾多于油畫源自文化的不可替代性
中國畫是水墨的藝術,而油畫則是光與色的相互提攜。中國畫伴隨著中國歷史的傳承,而油畫則與西方文明相依相伴。油畫作為舶來品,在上世紀90年代并沒有引起人們的關注,許多拍賣行由于開設油畫專場而賠錢,最終不得不取消油畫的拍賣。曾在佳士得、索思、中國嘉德、瀚海、榮寶齋、華辰、中貿圣佳等大型拍賣會上受到藏家竭力追捧的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全國政協委員、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著名畫家楊延文認為,從中國受眾的欣賞習慣來看,未來的收藏市場中國畫要大于油畫,中國人更容易接受中國的水墨藝術,這是文化的一種不可替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