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澤東書法《卜算子·詠梅》
1910年以后,中國出現了三位對草書藝術做出巨大貢獻的偉大書法家,一個是于右任,他規范了草書的字型;一個是林散之,他刷新了草書的面貌;一個便是毛澤東,他由于特殊的政治地位,極大的個人天賦,突出的書法藝術實踐成就,重興了草書藝術,承繼了重絕之學。毛澤東晚年的書法藝術冠絕一時,而他一生都非常熱愛書法。
毛澤東:我用‘文房四寶’要打敗國民黨四大家族
毛澤東8歲進私塾,對毛筆字的書寫產生了極大的興趣,自此與翰墨結下不解之緣而成為當代書法巨匠。
秋收起義后,毛澤東率部來到江西永都縣,賀子珍和父親知他喜歡書法,習慣用毛筆起草文件和書寫文稿,就經常給他購買筆墨硯紙準備著。毛澤東喜歡用毛筆和鉛筆。在江西和福建做調查和記錄時他大多用鉛筆,而起草文案、書寫材料時則一律用毛筆。毛澤東對毛筆及墨、硯、紙“文房四寶”特別愛護珍惜。他常說:“我用‘文房四寶’要打敗國民黨四大家族!
賀子珍經常和毛澤東一起切磋書法藝術,毛澤東說:“字要寫得好,就得起得早;字要寫得美,必須勤磨煉;刻苦自勵,窮而后工,才能得心應手。學字要有帖,帖中要發揮!泵珴蓶|主張習字要有體,但不一定完全受一種體的限制,要兼學并蓄,廣采博收,有自己的創新,自己的風格特點,要能適用,雅俗共賞,才能引人入勝。
婁山關前頓足研究
毛澤東學習書法過程中,研究學習的范圍很廣。紅軍長征時期他在遵義縣北的婁山關,見一刻石碑上刻的“婁山關”三字不僅寫得蒼勁挺拔,而且石工刻得也如眼前峻峰峭壁,堪稱佳作。毛澤東在這塊石碑前停留良久,感嘆再三,他反復揣摩,不斷用手比劃運筆,嘴里說著:“可惜這碑不知出自哪朝哪代哪位名家之手啊!”他問陳昌奉等婁山關’刻碑做什么呢?”同志們答不上來。毛澤東解釋說道:“關乃要塞重地,是出入的通道,因此常以碑柱碑石為界,區分和標志地名!
的確,毛澤東一生都沒有和“文房四寶”須臾分開,他的書法造詣堪稱一代大家。
晚年愛用草書寫詩詞
毛澤東的書體,從學生時代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有很大變化,這和筆有關系。新筆寫的字筆鋒更明顯更突出。但主要還是他的功力和字體有變化。要觀察毛澤東字體的變化,除從總體上看,還有一個辦法,就是看他的簽名。1943年以前“毛澤東”的“毛”字一般都是從上面下來,再這么一轉,一筆寫成。1943年以后,“毛”字寫成四筆,先點三點,然后再豎彎勾。到1948年、1949年,又變了,從1948年2月他修改中央一個文件時寫的幾封信到1949年9月給宋慶齡或任弼時的信,“毛澤東”三個字中,“毛”字變化不大,“澤東”二字變化則很大。
進城以后,毛澤東的工作雖仍然十分繁忙,但客觀條件比進城前好多了,可以看到歷代書法家的碑帖,當時中辦秘書室就專門為毛澤東購買書籍、收集字帖,收有各種碑帖達數百部。上世紀50年代毛澤東休息時書寫了數百首古詩詞,一首詩往往書寫五六次,六七次,甚至十來次。他作詩詞也多是書寫許多次,且多為草書。
毛澤東的書法最好的時期是上世紀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例如他書寫的詩詞,給華羅庚、章士釗的信件等,都非常之美?疵珴蓶|手跡稱得上是一種享受,看過后還是想看,每看一遍都受啟發。毛澤東的書法深受讀者們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