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收藏印對書畫鑒定是有很多的幫助的。一則可以被用于證明書畫作品的流傳經過情況。將收藏家的時代排列一下,便可弄清楚它的傳世經過,即前人所謂的“流傳有緒”。其次,有幾位鑒賞家如梁清標、安岐的眼力相當高,凡經過這兩人蓋過鑒賞印的書畫,絕大多數是精品。另外,收藏印至少可以為推斷作品的下限年代提供可靠的依據。如一幅畫有宋徽宗的收藏印,就可以確定此作品最晚也是北宋的;如有張丑的收藏印,就可以說最遲也是晚明的;如有梁清標的收藏印那么便可推知:這最遲也是清朝初年的作品。
收藏印在皇室宮廷中也有一條比較明顯的線索。北宋宋徽宗有一套收藏印,分別鈐于書畫的固定的位置,此七璽為:“御書“葫蘆印,雙龍方印或圓印,“宣和”方印,“宣龢”方印,“政和”或“政龢”方印,“大觀”方印,“內府圖書之印”大方印。以上七璽均為朱文。世稱“宣和七璽”。凡有此七璽全者,即為宣和原裝裱格式。因時代久遠,宣和內府所藏的書畫作品,大都經過后代的多次重新裝裱,很難保存原樣。
趙佶(宋徽宗)的收藏印鈐蓋的部位大致上如圖所示:
◇1:“御書”葫蘆印。
◇2:雙龍圓印或雙龍方印。
◇3—6:年號印,這幾方印鈐蓋時,有時稍有互易。
◇7:“內府圖書之印”大方印。
◆“宣和裝”中對于書法的作品的裝裱形式,大體上和繪畫一樣,只是將前黃絹隔水上的“雙龍”方印,改為“雙龍”圓印,,鈐押的位置,不在標簽上,而在標簽下方與本幅的接縫處。宣和的另一裝裱形式是冊裝。宋徽宗曾命人將“上至曹弗興,下至黃居寀,集為一百秩,列十四門,總一千五百件,名之曰《宣和睿覽集》!
但是,收藏印與書畫家的印章一樣,也并不一定可靠。既然后人能夠拿著書畫家的遺印作偽,自然也會拿收藏家的印章作假。越是著名的收藏家的印,越是有人仿制,象項元汴的“天籟閣”等圖章不知被人翻刻過多少次。何況,古代的收藏家的鑒賞力、判斷力總是有局限的,即使果真是他收藏過,所鈐的印也是真的,那么也不見的全是真跡。今天的書畫鑒定仍然需要我們去全面的加以分析、考察,不能只憑藏印去定真偽。

王羲之蘭亭序書法上的收藏印章圖例
印章
印章是取信于人的重要證明。印章分為書畫家本人所用印章和收藏家所鈐收藏印章兩種。書畫家本人在作品上鈐印,是隨著名款的被普遍使用而漸漸普及起來的。書畫家在完成作品后,除了簽名外還要加鈐印章,以表示是自己所作。這種情況大約始于五代的李煜時。米芾《畫史》記述:“‘錦鋒白蓮居士’,又稱‘鐘鋒隱者’,皆重光畫自題號,意是鐘山隱居耳。每自畫,必自題曰‘鐘隱’,上著‘內殿圖書之印’及押用‘內合同集賢院’黑印,有此印者,是典于文房物也!
由于印章質地比較堅固,一方印章可以使用若干年,甚至可能使用一生,因此,用印章來辯真偽,是有相當根據。但是,因為印章堅固耐久,書畫家死后,印章可能依然存在,后人便可利用這些印章去作偽,因此,搞鑒定工作不能?坑≌,只能把它當作一項輔助手段。各個時代的印章有各個時代的特性。而這一特性可以從印章的形狀、篆文、刻法、質地、印色等諸方面分辨出。
北宋的書畫作品上,鈐蓋書畫家本人印章的很少,大多數書畫家在作品上不鈐蓋本人的印章。宋代的印章以銅、玉居多,少數是用其他的材質。印色有蜜印和水印之分,(南宋的末年出現了極少數的油。,蜜印顏色紅而厚,水印顏色淡而。ㄓ陀∫蛴杏唾|,字口較蜜印和水印清晰),但它們鈐蓋在書畫上全都顯得厚薄不均。如宋代徽宗的書畫印章“御書”長方大印,與明清時期的印色不同,印色較紅而厚,是蜜印。宋代揚無咎《四梅圖》卷中的“逃禪”、“揚無咎”印的顏色淡而薄,是水印。
元代印章的篆文、刻法都有所變化,出現了圓朱文印。印色大都采用油印或水印,質料有象牙、玉、銅、木等。元代高克恭《秋山暮靄圖》卷,虞集的題跋在畫的本幅上,虞集印的周圍邊框很整齊,他的印章的材質肯定是象牙的。因為印章的材質、印色不同鈐蓋出來的效果是不一樣的。元代以后畫家們不僅在書畫作品上署款、鈐印,還有題跋,所用印章也由一方發展到同時使用多方。
自元代王冕開始用石料刻印以后,采用石料刻印的人越來越多。明代早期,各種石料的印章已相當普遍,篆文的刻法也有新的變化,篆文的每個字的停筆處,都比原筆畫略粗一點,俗稱“錘頭式”。宋代、元代的印章就沒有這種形式的篆文,到了明中、晚期,這種風格樣式的篆文印章便消失了。
明代初期 ,一般書畫家多采用油印,雖然是紅色的,但顯得較淡,并略呈黃色。與元代的印色有所不同,明初的最高封建統治者皇帝用的印色比較紅,與一般人的印色不同。這時有些書畫家的印章比較多,篆文的刻法又不同,如沈周的《臥游圖》冊中的畫牛的那一開上的兩方“啟南”二字朱文印,字的大小是一樣的,但卻不是同一方印。因此對書畫鑒定的工作帶來了困難。
明代中后期,文彭治印很著名,后人稱之為“文派”。文派發展了印章的文字、刻法,字文比較清楚,有的還刻上了邊款,這在篆刻史上是一個新的發展和創造。這時的印章多以石質為主,但也出現了水晶、瑪瑙等名貴材質。這一時期的印色的大多是油制的,顏色有濃淡之分。但也有書畫家使用水印,水印色淡不均,且字口模糊。油印雖然也有濃淡之分,但字口比較清楚。
明代后期至清代早期,書畫家所用的印章篆文變化不大,但印章的形狀、字體字形都有多樣化的趨勢。有的書畫家早中晚期的印章更換很多,但有的書畫家的印章變化很少,喜用的印章比較固定。如惲壽平的“惲正叔”白文方印,下邊處有向里凹的痕跡,在他的不同時期的幾件繪畫作品中,都鈐蓋著這方印。
清代中后期的印章,篆文刻法有各種規格,出現了如:丁敬的浙派,鄧石如的鄧派等各種流派。這些派別大多以《說文解字》為主體,刻印的人相當多,而且也類似文彭的樣式在印章的側面刻上下款。這時多以石料為刻印的首選質料。印色大多為油質,水印不見使用了。還有少數的藍色印,是專門應用在喪事中的。
另外,在畫傳中有些著名的書畫家,流傳下來的作品很少;或者有些不知名的書畫家,由于作品的數量少,無法對印章進行分析研究。這時,我們就應該根據各條件首先確定它的時代氣息,然后,再看印章的時代氣息與其他各方面的時代氣息是否一致,如有矛盾,我們便可以進行具體的研究。假如那件作品是宋人名款,但印章卻是清代的風格時,就需要仔細的分析:印章是后來鈐蓋上的呢?還是書畫本身就是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