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情況下,畫家對自己的作品最熟悉,最了解,也最具鑒定權威性,旁人應該充分尊重。但實際情況錯綜復雜,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既要尊重畫家本人的鑒定意見,又不能盲目輕信。
一位買家曾告訴筆者,他十幾年前在某畫家家中買過幾幅畫,當時價格并不貴,畫家的知名度也并不大。近年來,隨著他知名度迅猛提高,書畫行情也大幅上漲。這位買家于是將幾幅畫委托給拍賣公司,想賣個高價。但是,畫家及其家人公開宣布:某拍賣公司賣出的是假畫,而不是其本人作品。這位買家即與畫家交涉,但是畫家矢口否認曾經畫過這幾幅作品。那么,畫家為什么會否認自己的作品呢?原因有哪些?
一、年代久遠,記憶模糊。一個畫家,一生中會畫無數幅作品,特別是中國畫畫家,作品量巨大。有些作品因為年代過于久遠,畫家記憶力下降,產生一些模糊,也是在情理之中。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沒有確切的證據,畫家通常會否認。
二、心態失衡,覺得吃虧。過去,書畫家作品的市場價格并不高,一些有名氣的畫家每平方尺往往也不足千元。隨著市場的好轉,一些畫家的身價開始飛速飆升,有的每平方尺突破了萬元或數萬元。有的畫家心態開始不平衡:當初僅以幾百元或者幾千元賣出一幅畫,現在可以賣到幾十萬、幾百萬元,他們覺得被人占了便宜。因此,不惜與買家撕破臉,寧可被人指責無信,也不愿讓當初買畫的人賺到錢,心態失衡。
三、作品太差,尚未成熟。藝術風格形成有一個慢熟過程,中間會經歷不同時期的風格變化,有的變化甚至會很大。而一些早年作品,因為不成熟,顯得幼稚,甚至學術水平很差,有的畫家往往不愿意承認該作品為其所作。
四、免費贈送,事后后悔。畫家尚未成名時,因為一些生活瑣事,或者希望得到某些利益,需要經常送畫給別人或者一些單位團體。如今名氣大了,價格自然上揚,有的漲幅驚人,想象當年白送的作品,特別是當初被迫送出去的作品,心里就有一種怨氣,就會感到后悔,就會采取斷然否定的態度。
五、面子問題,難以面對。有些作品當年水平并不高,隨著時間的推移、多年積淀,逐漸達到藝術巔峰。這時,畫家在心理上難以面對那些毫無藝術價值的作品,甚至覺得在市場上交易對自己是一種羞辱,因此,遇到這類作品時,就斬釘截鐵地否認。
六、利益所在,怕亂市常大家都知道,藝術品的價格與作品的存世量關系密切,在某種范圍內,存世量越小,價格越高,反之亦然。所以,為市場考慮,畫家對于自己一些似是而非的作品,如應酬之作、酒后涂鴉之作,往往采取否定的態度。
七、環境干擾,難以認同。畫家生活在社會群體中,周圍有形形色色的朋友圈,有做官的、有經商的、有醫生、教師等等。這些人往往有一定的鑒賞眼光,對作品的藝術水準比較挑剔。所以,當圈子里的人否定某張畫,特別是應酬畫時,畫家為了圈子里這些朋友的面子,也會否定自己作品。
八、情緒因素,意氣用事。畫家也是普通人,通常有喜怒哀樂,比較情緒化,有朋友也有敵人。因此,當他對圈子內某人有成見,遇到與此人相關的作品時,也會持否定態度。如對某鑒定家有意見,但凡此鑒賞家鑒定的作品,統統加以否定,表現出很強的情緒化。(大江南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