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賦》,一部用千余字凝練了通州兩千多年歷史的作品,自出版以來,廣受好評;小篆書法,一種流傳了兩千多年的書法樣式,以其字體優美而倍受書法家的青睞。近日,第一部用篆體書寫的《通州賦》正式亮相,讓人們體會到了書法與文字之美的完美融合...
《通州賦》,一部用千余字凝練了通州兩千多年歷史的作品,自出版以來,廣受好評;小篆書法,一種流傳了兩千多年的書法樣式,以其字體優美而倍受書法家的青睞。近日,第一部用篆體書寫的《通州賦》正式亮相,讓人們體會到了書法與文字之美的完美融合。 在位于玉橋街道的新通國際小區居民活動室中,隨著一幅畫軸緩緩展開,由青年書法家竇萬興歷時半年書寫的《通州賦》正式和大家見面,小篆字體細密精巧,意境深遠 ,令《通州賦》原作者王梓夫以及社區的書法愛好者們觀賞許久,作為第一部用篆體寫成的《通州賦》,此作品將由通州區檔案館永久收藏。在隨后舉行的座談會上,大家暢聊了書法創作體會并請王梓夫介紹了《通州賦》的創作過程。 王梓夫說:“ 我為什么要寫通州賦呢?因為我是通州人,賦是什么,賦是歌頌,通州人歌頌通州,通州人歌頌通州的歷史,展望通州的未來,描繪通州的夢想,是通州人的基本責任。作為一個作家,我有這個責任寫出這個東西來! 書法家竇萬興也表達了自己的初衷:“《通州賦》是用了一千余字充分挖掘了通州的文化底蘊,凝練了通州2200多年的歷史;再一個就是它對提升通州的文化軟實力、塑造通州的城市形象以及對外宣傳方面確實打下了堅實的文化基礎。讀過這個通州賦,我就喜歡上了它所以就激發了我的創作熱情! 《通州賦》出版半年來,廣受好評,大家用書法、朗誦,雕刻等多種形式表達對這一作品的喜愛之情,并廣泛傳播。作為原作者,王梓夫也非常高興,“為了一個作品花這么多時間,這么大力氣,有這么多人喜歡,作為這個作者,我當然感到很高興,我也覺得做了一點值得我自己做的事情,人一輩子難得做一兩件別人高興、自己也高興的事情! 據了解,此次活動選擇在社區舉行,意在讓社區居民和著名書法家零距離接觸,培養大家對于書法繪畫的熱愛,此后,社區還將面向放暑假的青少年舉行一系列的書法培訓活動。 新通國際居委會主任周燕介紹說:“因為現在普遍孩子都是一個, 假期也比較孤獨,他們對于這些傳統東西都不是很了解,家長也沒有時間去教他們;再有孩子們對這方面都比較有興趣,所以我們才組織了暑期的這個書法主題活動,以后還要開展系列活動! (責任編輯:凡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