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現代、走向未來的書法,正在遇到前所未有的質疑、挑戰,也遇到同樣前所未有的困惑。不但是對這個陌生的世界的困惑,也是對自己的困惑—我是誰?我在做什么?或我應該做什么?我要向何處去?
在經過了十章的專題討論之后,我們對書法藝術的認識不是更清晰了,反而倒可能是更糊涂了。過去我們自認為對書法是很了解的,但現在,我們忽然感到它離我們是那么遙遠、那么陌生,許多本來自以為是常識的ABC水平的問題,一旦作深入探究之后,競發現其中還蘊藏著如此大量的、懸而未決的學術難題。這正應了一句西哲的名言:求學好比是畫一個圓圈。這個圓圈畫得越大,證明自己懂得的越多;但圓圈邊界也越大,又證明了我們未知的世界更大。與我們已懂得的知識相比,未知的永遠大于已知的。淺薄者為已知的部分而沾沽自喜狂傲自得;而成熟的學者卻知道,已知的越多,意味著未知的更多。它是一種永無止境的“宿命”的輪回或循環。
處于轉折期的書法,在從實用工具到文人風雅之后,開始走向藝術創作的轉型努力之中,應該說是做得比較成功的。這種成功未必是當代書法家們的睿智所致,恰恰相反,正是在這個轉型時期,我們看到了太多的瀕預僵化、固步自封、缺乏藝術想像力還自詡正統的種種現象_即使在現今,書法家們對這種轉型的要求也并不是人人皆理解、并且認為是必須的、或急迫的。但是,文化轉型作為一個大背景的“轉向”,使書法再也不可能安于現狀和傳統,在自娛與雅悅中消磨時光展覽形式、創作意識、展品立場……這些古人從未碰到的要求,在現在的中國書法界,卻是人人必須面對的嚴峻的事實。也許并不是每個人都愿意面對,但不管是主動迎接挑戰也好,被動地隨波逐流也好.閉目不視我行我素也好,作為一種新的目標,它會給我們帶來壓力,帶來孤獨,也帶來希望與創造的快樂,這卻是毋庸置疑的。
而要面對這些挑戰,又必須先對自己的既有的書法藝術觀進行徹頭徹尾的重新檢驗:書法究竟是什么?是寫字?是漢字書寫之美?是通過書寫來達到抒情寫意?是工余的消遣或茶余飯后的自娛?或是一種展示才能的途徑?是學問修養的載體?再或是徹底的藝術創作?是人(書法家)與社會進行銜接、交流、表現的視覺形式?風雅的文人士大夫以書法自娛娛人,本不必回答這樣過于嚴酷的、毫不留情的、作為“生命”(書法生命)終極意義的追問;但是在現在,在書法成為一門藝術之后,它必須經受選擇的追問。不然,書法作為藝術就無法自立,書法在現代社會文明中就缺乏生存的必要性而面對終極意義的追問的任何答案的選擇,即決定r書法應該以什么樣的方式存在二認為它是寫字的,可以完全不考慮作為藝術的要求;認為它是反映書寫之美的,則與主題、原創性也可以毫無關礙;認為是抒情達意的,則是為自我服務,當然就不必考慮別人(觀眾)怎么評價;認為是消遣自娛的,就不必很辛苦地去考慮作品的完美性;認為是學問修養的載體的,則重在其主體(人)的修煉而不在其對象(作品)的形式塑造;而認為書法是徹底的藝術創作.則必定要以作品為中心,對形式、對技法語言、對構思立意、“主題”、“原創性”予以最高的關注。
可以說:正是在對“書法是什么”的終極追問中。我們找到了各種書法流派存在的哲學依據與認識論、價值觀的出發點。在過去幾千年的書法史中.還沒有一個時代可以像今天這樣,提出種種帶根本性的命題來逼迫(或引導)書法家們對之作出回答。由是,對書法作為藝術的重新定位,是一個充滿了時代色彩的“當代”的課題;但更宏觀地看,則能討論“書法是什么”并試圖對書法的時代定位作出各種完全不同甚至是截然相反的回答的這種機遇,更可以說是一個充滿了時代色彩的更為“當代”的課題。正是在各種答案中,我們看到了各種書法流派生存的豐厚肥沃的思想土壤,看到了書法創作流派產生的必然性,看到了這個寬松的時代對多姿多彩的書法藝術創作所提供的催化與推進的積極作用。一句話,沒有這個時代,就不會有當代書法,就不會有書法的未來走向,也就不會產生“書法是什么”之類極其本質又極為深奧的學術命題。
新的時代,帶給我們新的發展機遇,也帶給我們新的困難與挑戰,創立這個時代才會有的業績—書法藝術創作的業績,與書法理論思考的業績,應該是我們肩負的歷史使命。以一種新的“史觀”,對幾千年中國書法史直到當代書法現狀,進行全面的簡要梳理,從文字要素、書寫與書法觀念、傳統、物質材料應用、展示方式、書法家類型研究、文.人風雅的綜合性,直到向近現代轉型之后的走向作品形式、走向創作流派……它不但是我們對于重新認識書法史的學問上的需要,它還是站在什么立場上去面對未來、把握未來的時代需要。但是很顯然,對歷史的認識是一切判斷、把握的基點,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會把這部書命題為《中國書法文化史》—它著力于梳理既有的五千年古代史和一百年近現代史,但它還旨在從既有的歷史中抽繹出走向未來的“原動力”與“出發點”。我們今天的這種立場與需要,從衛恒、張懷瓘、朱長文直到阮元、劉熙載、康有為等是不具備的—或更確切地說:是他們有他們當時的立場與需要,但他們卻不可能找到我們今天的立場與需要。
這就是歷史:不同時代規定下的不同命題、立場、方式、目標......
|